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党百年话标准 > 标准故事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以标准化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 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23 16:53       信息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节能标准不断创新升级,节能标准体系持续优化,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标准智慧。

持续优化节能标准体系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节能优先战略,实施了高耗能产品能耗定额管理、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和淘汰目录等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企业能量平衡、企业评优、企业节能分等分级等节能活动。在一系列节能实践中,国家主管部门和标准化工作者认识到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节能工作的重要性。1981年,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能标委)正式成立,节能标准化工作拉开了序幕。  

从80年代开始,全国能标委组织制定了单位与换算、术语、图形符号、综合能耗计算方法、企业能量平衡等一批基础性国家标准,统一了各方对能源与节能的基本认识,奠定了节能标准的科学理论基础。由吴仲华院士领导制定的《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和《综合能耗计算通则》4项首批能源基础类国家标准,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创了标准化研究的先河。  

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节能政策、技术、产业不断进步,节能主管部门提出了“重视源头节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注重用能大户的节能”等创新节能管理思路,对节能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0余个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和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编制了《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和《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首次系统规划了节能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为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指导。  

“十二五”是节能减排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启动了“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以下简称“百项工程”)。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抓紧修订一批能效标准,只要是落后的都要加快修订,定期更新并真正执行”。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这是第一次由国务院办公厅对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见》要求创新节能标准化管理机制,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强化节能标准实施与监督,有效支撑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新时代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  

“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标准委印发《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前加快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提高节能标准实施效果相关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国家质检总局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节能标准化工作抓住机遇,系统推进节能标准体系重构,实现节能标准全面更新升级,共制修订节能标准86项,其中强制性能耗限额16项,强制性能效标准26项,推荐性节能标准44项。与此同时,节能标准实施应用持续深化,国家标准委批复了包含综合管理、企业用能、公共机构节能、节能服务等4个类别的55个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节能标准化示范典型案例。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制订了353项节能国家标准,其中强制性标准184项,推荐性标准169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项,建立了包括基础共性、目标、设计、建设、运行、评估、优化等7个标准子体系的节能标准体系框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全民参与,节能标准与节能政策措施的结合更加紧密,成为我国多项节能政策措施的重要技术支撑。能耗限额标准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监察、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等节能措施的实施发挥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已成为能效标识制度、能效“领跑者”制度、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产品所得税优惠、全民节能行动、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等政策措施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政府依法开展节能行政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源绩效评估、能耗在线监测等系列标准,为各类用能单位夯实能源数据基础、客观评估能源绩效、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持续降本增效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系列标准为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的推广以及国家财税激励政策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节能标准还为《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绿色金融领域重要指导文件提供了大量技术细节支撑,为规范绿色金融相关业务提供了必要技术基础,助力绿色金融对于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推动。  

节能标准走向国际舞台  

节能标准是各国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实现能源和气候目标时普遍采用的手段。以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为代表的节能标准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热点工作领域。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为用能单位建立标准化、系统性的能源管理框架,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和团队,建立覆盖全部能源利用过程的策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工作体系,达到持续提高能效、减少能耗、优化能源结构的目标。2007年,ISO批准成立能源管理国际标准项目委员会(ISP/PC 242),由我国专家担任PC副主席、主席顾问组(CAG)副主席等领导职务。中国于2009年自主研制《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2009),并于2012年首次等同转化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中国还制定了水泥、钢铁、公共机构、焦化、煤炭、平板玻璃、数据中心、船舶、电解铝、火力发电、陶瓷、化工等12个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系列国家标准,对促进相关行业用能单位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加强组织节能管理和能效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2009年,中国向ISO提出了节能量评估国际标准新工作领域提案。2010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管理局(TMB)批准成立节能量评估技术委员会(ISO/TC 257)秘书处,由中国承担秘书处,中国专家担任主席。节能量评估是国际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关键技术领域,对于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量化节能减排效果具有重大影响。该TC的成立是我国在节能国际标准化领域独立承担TC秘书处的首次突破。  

2016年,ISO批准原TC 242和原TC 257合并,成立能源管理与能源节约技术委员会(ISO/TC 301),美国专家担任TC主席、中国和巴西专家担任副主席,美国和中国共同承担秘书处。截至目前,我国专家在此领域牵头研制并发布了《项目节能量测量验证通则》(ISO 17741:2016)、《节能量评估者选择通用指南》(ISO 50021:2019)、《火电厂节能量评估技术指南》(ISO 50045:2019)等3项节能领域ISO国际标准,实现了节能标准国际化的多个突破。其中,ISO 17741被英国、法国等26个国家转化为本国标准,为国际节能标准的制定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合作机制下的节能标准合作,中国节能标准的水平和节能减碳成效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能源署等国际机构的认可。  

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中,中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中国要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同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十分紧迫、工作难度很大。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国能标委将不断扩大节能标准覆盖面、提高标准技术水平、强化标准实施监督,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