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搭建国内外城市交流合作平台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城市是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标准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国家标准委大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详情
  • 小器件联通电世界——我国家用插头插座标准的发展

        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灯、电话等各类电子电器被发明出来,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应用。在供电电源与电子电器之间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通电桥梁——插头插座。插头插座(如电器插头、墙壁插座、插线板)的出现与发展,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用电需求,实现了方便、快捷、安全的取电方式。由于用户是直接带电操作插头插座,其产品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插头插座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在型式尺寸与安全性能方面的严格要求。

    详情
  • 标准化见证内燃机工业百年发展

        标准是机械工业发展和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是机械工业和内燃机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作为机械工业产品设计、制造、采购、检测、使用和维护的依据,其先进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决定了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详情
  • 中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不解之缘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缩写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拥有165个成员,占世界国民总收入的98%和全球人口的97%,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化机构。ISO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综合性咨询机构,是WTO技术贸易壁垒委员会(WTO/TBT委员会)的观察员,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详情
  • 数十年如一日,争当“塑料国际标准化”振兴排头兵

        历经百年的发展,今天塑料已经随处可见、无处不在,而且其应用领域还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继续壮大。从1976年起,塑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被应用最多的合成材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推动着许多产品行业的创新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必需品。中国塑料工业经过长期的奋斗和发展,顺应改革开放,乘着WTO的东风,已然成为全球塑料生产大国及贸易出口大国,近几年产能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经济效益也同步提高。随着塑料行业的成长,塑料国际标准化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详情
  • 首部养老服务地方标准的诞生与探索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此,急需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详情
  • 支撑饲料工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饲料工业起步,1986年,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经过近40年的长足发展,饲料工业与标准体系相辅相成,融合相长,取得了卓越成绩。我国饲料产量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不断精准完善,形成了标准支撑工业发展、工业发展促进标准体系建设的良性循环。

    详情
  • 人造板甲醛限量标准与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板及其制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国际贸易国。2020年,我国人造板产量达到3亿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达到5亿平方米,木材加工行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人造板及其制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长期以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就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标准专门作出批示。这一系列批示指示和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强决心和执政为民、心系群众的人民情怀。

    详情
  • “以人为中心” 人类工效学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

        人类工效学是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是让技术人性化的必备工具。早在80年代初期,钱学森院士就指出人类工效学的发展是一次技术革命。我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编号SAC/TC 7,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一。现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人类工效学国家标准体系,主要由人体测量、人机交互和物理环境三部分组成,现有标准87项。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的物质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类工效学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详情
  • 10版标准推动钢筋产品两轮升级换代

        热轧带肋钢筋也称为螺纹钢,是我国钢材品种中消费量占比最大的产品,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骨架。热轧带肋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压和弯曲应力,由于表面肋的作用,能和混凝土之间形成握裹力,更好地与混凝土组成复合结构,承受外力作用。

    详情
  • 世界标准日与中国

        1969年9月,ISO理事会发布第1969/59号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1970年10月14日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的庆祝活动。从此,这一天成为全世界标准化工作者的节日,同时也成为宣传标准化、普及标准化知识的特殊日子。

    详情
  • GB/T 1000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助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

        GB/T 1000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是支撑我国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标准,构建了我国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国家体系,应用该标准中的图形符号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能为各类人群提供多种导向信息,让中国人、外国人、老人、小孩及残障人士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内方便、快捷、自如地活动,从而达到以人为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并展现文明现代都市的良好形象。

    详情
  • 完善气瓶标准体系,助力我国科技发展

        气体被比作现代工业的血液,在机械、石油、化工、消防、医疗、能源、城建、食品、冶金、电子、汽车、居民生活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有工业的地方就离不开气体。而要把气体输送到不同的使用地点,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气瓶进行运输和储存,即使在世界上最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是同样采用瓶装气体的方式进行储运。由于瓶装气体具有高压、有毒、易燃、易爆、氧化、腐蚀等特性,在气瓶充装、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气瓶在用数量大、流动性强、运输和装卸磕碰、使用场合多变,更增加了在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由气瓶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详情
  • 标准扮靓木材工业

        我国木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几千年前开始,人们生产生活就离不开木建筑、木家具、木制品,社会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木材产业。新中国成立之初,木材产业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度成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作为发源于新中国成立、发展于共和国森林工业、兴盛于当下林草业的木材标准化工作,助推森林工业较早的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见证了林草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详情
  • “茶业之乡”的标准化之路

        我国是最早发现茶、种植茶、利用茶、加工茶和饮用茶的国家,也是茶类最丰富的国家。标准化工作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茶叶的标准化工作是中国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打造企业和区域品牌、增强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

    详情
  • A级景区标准提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幸福感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行业三大支柱之一,既是旅游产品的供给主体,又是旅游消费的服务基地。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数据,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A级景区12402个,全年接待总人数64.7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65.72亿元。由此可见,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生态文明、保护传承文化、促进消费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详情
  • 推进采用国际标准 促进对外制度型开放

        

    详情
  • 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创新发展之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现实要求。京津冀三地以首都标准化委员会为平台,积极探索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化协作模式,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详情
  • 陶瓷砖标准筑梦建筑陶瓷产业大国

        中国是最早掌握制陶技术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将多彩多姿的瓷器制作技术发扬光大,“CHINA”因此而得名。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建筑陶瓷产业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国外引进到自主创新、从产业转移到产业提升的蓬勃发展之路。2020年我国陶瓷砖产量达84.5亿平米,实现营收2500多亿元,占世界总产量的60%,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建筑陶瓷标准化建设伊始,就以满足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不断助推建筑陶瓷产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初心。其发展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到日趋合理完善、标准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的砥砺奋进之旅。

    详情
  • 《青稞》(GB/T 11760-2021):西藏自治区主持制修订的第一项国家...

        粮食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青稞是藏族百姓最主要的口粮,保障青稞数量和质量安全,对促进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详情
  • 标准助推构建气象事业新发展格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气象事业成立70周年之际专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多年以来,作为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标准化工作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融入气象改革发展大局,为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其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

    详情
  • 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 让残疾人服务更精准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6.34%,关系到全国2.6亿个家庭的幸福。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标准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详情
  • 砥砺奋进 ——标准助力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电动自行车就已经研制问世,经过不断完善,直到本世纪初,电动自行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成为重要的代步交通工具。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中,电动自行车关键技术和性能不断提升,以快捷、环保、方便等优势被市场认可。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据自行车行业协会信息,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千元以上电动自行车产量连年增长,2019年以锂电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占电动自行车总产量的比例为13.8%,年产量近500万辆。

    详情
  • 夯实基础立长远 创新发展谱新篇 ——中国生态环境标准样品四十年

        导读:生态环境标准样品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实验数据量值溯源的技术工具,是有效开展环境标准方法研究、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环境污染物检测必备的基础技术条件。

    详情
  • 涂料标准化 ——构建国际先进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体系

        中国涂料产量已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涂料产销第一大国。中国涂料工业的高速增长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在上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涂料标准化工作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支撑。

    详情
  • 危难见担当,敢为天下先 ——认证认可标准化二十年历程

        合格评定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中国的合格评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1957年,中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78年9月,中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1年4月,中国建立了电子元器件产品认证制度,成立了第一个产品质量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QCCECC),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关技术规范对相关电子元器件开展质量认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更广泛的领域推行认证制度,相继建立了家用电器、电子娱乐设备、医疗器械、汽车、食品、消防产品等众多的产品认证制度,其管理涉及众多政府部门。随后,又逐步建立了管理体系认证、人员认证、服务认证。

    详情
  • 从奢侈品到走进千家万户 ——标准化推动吸收性卫生用纸制品行业成就1200亿大...

        吸收性卫生用纸制品主要包括卫生巾、纸尿裤、女性卫生裤等,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用消费品。卫生巾为女性的卫生护理、教育、工作等提供了便利,纸尿裤则减轻了护理者的负担,也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感。20世纪上半叶,卫生巾和纸尿裤作为划时代的发明,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详情
  • 大型铸锻件标准化为重大技术装备“铸基”护航

        说起大型铸锻件,可能很多老百姓感觉陌生,但在生活中又时时处处离不开它的支撑和保障。白鹤滩百万千瓦精品转轮平稳运转满足了2000万人口大城市的全部用电,钢板轧机轧辊高质量工作让2亿多人拥有了汽车,大飞机主起落架外筒强韧有力让每年4.2亿人次平安回家……大型铸锻件广泛应用于能源、冶金、石化、造船、海工、铁路、矿山、航空航天、军工、工程等领域装备,是重大技术装备的心脏、脊梁。

    详情
  •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互动发展: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以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与标准化互为支撑、密不可分,科技创新助推标准水平不断提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长期以来,科技主管部门和标准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沟通协作,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在推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详情
  •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解决“审批难、审批繁” ——行政许可标准化之路

        “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李克强 行政审批是政府最重要的一项权力,它的科学配置和规范行使,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政府治理效率和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事关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2013年以来,国务院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截至2016年5月,取消或下放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事项28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各地方制定实施了如“最多跑一次”、“一枚印章管审批”等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强化监督的制度措施。《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提出“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统一审批标准,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

    详情
  •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以标准化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 引领高质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积极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建设。截至2021年上半年,共批筹创新基地50家,覆盖全国20个省、区、市,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活跃领域。各创新基地结合自身特点,广泛汇聚资源,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详情
  • 农村标准化全面支撑美丽乡村建设

        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各个阶段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一直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命。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详情
  • 推进绿色包装转型升级,共谱可持续发展新篇

        随着我国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包装生产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包装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体系,已位列我国38个主要工业门类的第14位,成为中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作为商品的载体在商品经济时代,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包装曾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详情
  • 社会信用标准化助力构建诚信社会

        诚信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社会信用标准化已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技术支撑,其建设对于规范社会信用信息的征集,实现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促进社会信用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详情
  • 湾区建设与湾区标准发展之路

        “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习近平

    详情
  • 标准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记GB/T 24620-2009《服务标准制定...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2012年,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服务业就业的比重超过60%;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5%,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稳定器。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服务业还呈现出明显的产业融合特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制造业与服务业、农业与服务业,以及服务业内部的跨界融合趋势还会继续,新模式,新产业将层出不穷。标准化是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服务业制度环境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新兴服务业的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正常开展都离不开标准化。可以说,无论从解决当前现实问题出发,还是为更好应对未来产业发展客观需要,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都是重要而紧迫。然而,服务标准不同于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方法标准,不仅要依托一定的产品、设施、设备,还特别强调服务的提供过程,更加体现了人的参与和“人...

    详情
  • 创建国际一流标准 让中国航天品牌唱响太空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领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对外发射服务、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研制到中欧伽利略计划实施,再到尼星的整星出口,都是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典范。标准成为这种交流与合作的语言和共同遵守的准则,是进行技术协作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国掌握并灵活运用航天国际标准,以此作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范和技术语言,构建起了中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技术基础;同时,我们积极参与航天国际标准化工作,成为国际航天标准的制定者,体现了中国航天的软实力。

    详情
  • “品字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同质低价现象普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缺少一批能比肩国际水平的品牌引领。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发展方面,浙江探索出一条“标准+认证”的品牌建设之路。

    详情
  • 务实创新——地方标准打造美丽乡村新实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浙江省安吉县创造性地运用标准和标准化手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一条标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之路,相关经验总结转化为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加快了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详情
  • 标准推动传统肥料产品国际化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100年来,得益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制度优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化肥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肥料标准化,是中国肥料行业几十年来栉风沐雨、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由“肥料大国”向“肥料强国”华丽转身的见证,更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逐渐被世界所认可的体现。

    详情
  • 务实创新——地方标准打造美丽乡村新实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浙江省安吉县创造性地运用标准和标准化手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一条标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之路,相关经验总结转化为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加快了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详情
  • 一项国标:从“造林灭荒”到科学绿化

        “发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好传统,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习近平

    详情
  • 从追赶到引领,中国螺纹标准化发展历程

        螺纹件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简单机械之一。在古代,人们利用螺纹固定战袍的铠甲、压榨油料和制酒。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人发明了丝杆主轴车床、板牙和丝锥,为螺纹件大批量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1841年,英国人惠特沃斯(Joseph Whitworth)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份螺纹国家标准(BS84,惠氏螺纹,B.S.W.和B.S.F.),从而奠定了螺纹标准的技术体系。1905年,英国人泰勒(William Taylor)发明了螺纹量规设计原理(泰勒原则)。自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掌握螺纹加工和检测技术的国家,英制螺纹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兴起而得到推广和应用。

    详情
  • 标准化援外培训积极推进政策、规则和 标准三位一体 “软联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国家标准委以标准化援外培训班为重要抓手,援外培训特色纷呈,成效显著。

    详情
  • 走向国际舞台的节能标准体系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节能标准不断创新升级,节能标准体系持续优化,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标准智慧。

    详情
  • 让“魔鬼”成为“天使” ——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发展之路

        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品,如服装制作用染料、农耕用农药肥料、房屋建造用涂料等。危险化学品指的是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在帮助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危害性事故,如天津8.12爆炸、江苏响水3.21事故等,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说,危险化学品管理好了是天使,管理不好就是魔鬼。我国是化工大国,产品种类和产量位居全球前列,其中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品体量庞大。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详情
  • 棉花质量标准的自主创新之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与消费国,棉花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棉花生产流通关系着上亿农民、上千万纺织工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棉纺织品出口和对外贸易。棉花质量检验数据可谓“四两拨千斤”,如若棉花纤维的长度值测短1毫米,那么一吨棉花的价格将相差200余元人民币,以2020年我国棉花总产量591万吨计算,将对广大棉农造成十几亿元的损失。因此,棉花质量检验数据的精准度至关重要,历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详情
  • “GB”的前世今生及标准编号的演变

        “G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代号,它不仅是标准化工作者耳熟能详的符号,而且在广大社会公众中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众所周知,“GB”是取自“国标”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大写。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GB”的前世今生。

    详情
  • 感知好产品,品味好生活 ——感官分析标准化的中国贡献

        1988年,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前身之一)和中国农科院分析室分别牵头参照采用ISO 5492 /1-6:1985和ISO 6658:1985起草了我国感官分析国家标准GB 10221.1—1988《感官分析术语 一般性术语》、GB 10221.2—1988《感官分析术语 与感觉有关的术语》、GB 10221.3—1988《感官分析术语 与感官特性有关的术语》、GB 10221.4—1988《感官分析术语 与分析方法有关的术语》和GB 10220—1988《感官分析方法总论》。自此,我国感官分析标准化开始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实验室建立、加强自主标准研制,以标准化基础科研及实验验证支撑我国感官分析技术标准产出的发展之路。

    详情
  • “中国工况”标准助推实现汽车产业发展

        汽车工况是汽车行业重要的共性技术,是车辆能耗、排放等测试方法、限值标准制定的基础。欧美日等汽车强国根据本国/区域汽车使用实际情况,早已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测试工况,如欧盟的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DC)工况、日本的JC08工况以及美国的FTP75工况等。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我国车辆油耗排放测试一直沿用的是欧盟的NEDC工况,该工况在过去一段时期对我国汽车节能减排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状况的日趋复杂和汽车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NEDC工况已经显现出不适应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弊端。

    详情
  • 增材制造标准化:助力高技术创新的良好实践

        “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

    详情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中国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制定和发布国际电工电子标准并制定相关合格评定程序的类政府性国际机构,1906年正式成立于英国伦敦,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另两个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IEC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专业性咨询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委员会的观察员,与大约200个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

    详情
  • 直流融冰装置系列标准为我国电力供应保驾护航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经济建设的动力保障,“西电东送”加速实施,多条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恶劣的天气频现,尤其是冰雪灾害,对电力工程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保障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建设稳定运行,直流融冰装置系列标准的研制应运而生。

    详情
  • 标准化奠定中文信息技术产业基石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成为引领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自1974年“748工程”启动,中文信息技术出现至今,已蓬勃发展近50年之久。今天,中文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的几乎所有领域和各个层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技术,为我国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文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极富我国文化和语言特色的产业,也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详情
  • 物品编码工作发展历程

        

    详情
  • 从不断追赶到领跑国际 能效标准四十年实现跨越发展

        终端用能产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用能产品、设备进入市场的最低能源效率。国内外经验表明,强制性能效标准对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产品技术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节能政策措施之一。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强制性的能效标准。

    详情
  • “交通的语言”——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的发展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习近平

    详情
  • 架设标准之桥,联通“一带一路”

        “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 ——习近平

    详情
  • “标准国际化”战略助力中国有色行业走出去——记有色金属与稀土领域标准化工作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境外资产开发与国际合作稳步提升,扩大应用取得了实际成效。在标准国际化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和推进重要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计划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共同推动我国有色标准国际化进程。

    详情
  • 中俄民机标准合作的三个“探索”和“首创”

        “民机研制,标准先行”。标准是航空器全球化设计、制造和保障的最大技术数据来源,对中外联合研制航空器项目的成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俄两国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CR929)等项目启动伊始,两国在民用航空标准化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

    详情
  •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国际标准化合作协议遍地开花

        “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习近平

    详情
  • 中关村标准——先进科技类团体标准的共同品牌

        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在团体标准创制、应用和实施等方面,“中关村标准”已成为先进科技类团体标准的共同品牌。

    详情
  • 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我国品牌评价标准化之路

        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我国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毛泽东同志1956年3月在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汇报手工业工作情况时指出:“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详情
  • 标准化改革的试验田——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发展历程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标准化作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微观规则,已成为当前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重要的底层设计。当前,我国已进入“标准引领质量,质量引领发展”、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的新时代,而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详情
  • 为中国标准化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加油鼓劲、凝聚力量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发展历...

        为更好激励标准化工作自主创新,调动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我国标准化整体水平,根据《标准化法》要求,参照ISO、IEC做法,原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于2006年联合设立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经过10届评审,共有780个标准项目获奖,有22个组织和38名个人获奖,其中3人获终身成就奖(中国标准化界泰斗李春田先生、原国务院参事郎志正先生、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

    详情
  • 天然气标准助力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天然气工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两大目标的约束下,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势必会加快。在传统化石能源中,天然气作为最具潜力的绿色能源之一,必然会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增长点和低碳转型的主力军。持续推进天然气标准化工作,成为天然气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详情
  • 无人机——航空领域国际标准化新高地

        秉承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一代代航空人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兑现了请党和人民放心的庄严承诺,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完成了对世界强者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经过数十年辛勤耕耘、厚积薄发,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在航空电子电气、标准件、材料、名词术语等领域提出并参与制修订了一批国际标准,承担了技术机构副主席、经理、工作组召集人等任职,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在无人机这一新兴高科技领域,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贡献了诸多先进标准和优秀人才。

    详情
  • 《消防车》系列国家标准的前世今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