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党百年话标准 > 标准故事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以标准化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 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26 15:00       信息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100年来,得益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制度优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化肥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肥料标准化,是中国肥料行业几十年来栉风沐雨、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由“肥料大国”向“肥料强国”华丽转身的见证,更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逐渐被世界所认可的体现。

在我国化肥工业由弱到强、砥砺奋进的征程中,肥料标准化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进步、规范行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共有300余项肥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覆盖了所有形成规模的肥料品种;我国主导制修订的17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从不同层面更新和完善了肥料ISO标准体系,推动了我国传统肥料产品的国际化。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助力我国氮肥磷肥产量提升  

20世纪初期,我国农业应用的化肥主要是进口硫酸铵。氮肥、磷肥、钾肥几乎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在巨大且紧迫的粮食需求推动下,化肥工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多套氮肥、磷肥装置以及建设了青海、新疆钾肥装置,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使我国氮肥、磷复肥工业的产能、产量、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步入了迅速壮大的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国,2003年实现氮肥产品净出口,2007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氮肥出口国,2015年氮肥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占世界总量的38%。2005年磷肥产量跃升至世界第一,2007年首次实现磷肥净出口,之后国产磷复肥的自给率一直维持在100%以上,2015年国内磷肥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占全球总量的40%。  

党和国家为化肥工业发展制定实施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肥料的生产供应,为保障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品种单一到复合多元,标准严守质量底线  

我国肥料产品的发展历程,浓度由低到高,品种从单一到多元复合。伴随着化肥产品的迭代升级,肥料标准化工作也同步推进。氮肥由之前的液体无水氨(1965年首次发布产品标准,下同)、氯化铵(1967年)、尿素(1975年)、碳酸氢铵(1977年)、硫酸铵(1979年)发展到后来的硫包衣尿素(2012年)、含腐植酸尿素(2016年)等,磷复肥由之前的过磷酸钙(1966年)、钙镁磷钾肥(1981年)、复混肥料(复合肥料)(1987年)、磷酸一铵(磷酸二铵)(1988年)发展到后来的缓释肥料(2009年)、水溶性肥料(2012年)、稳定性肥料(2017年)等,再到为严守质量底线而制定的肥料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2019年)、肥料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2020年)等检测方法标准,是肥料标准化工作与时俱进、把守底线、创新发展的体现。  

在注重肥料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肥料标准化还特别关注肥料产品的安全、合理施用以及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于2020年7月1日实施的《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GB 38400—2019)强制性国家标准是肥料标准化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砥砺前行、持之以恒的成果,结束了我国没有专门规范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历史。标准的实施起到从源头控制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肥料进入土壤和食物链的作用,用强制性国家标准把守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底线,在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保障粮食安全中具有战略意义。  

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传递中国声音  

2005年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由国内对口单位上海化工研究院承担ISO/TC 134秘书处工作的提案,2007年原秘书处(伊朗工业研究院)恢复工作、2008年组织召开TC全会,我国代表再次争取国际担当权,获得了ISO/TC 134化肥工作组召集人的席位,为我国实质性参与、进而主导肥料国际标准化工作,代表我国向全球肥料业界发出中国声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7月 ISO/TC134年会,杭州  

截至2021年7月,中国主导制修订了17项ISO肥料领域国际标准,其中13项已发布,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波黑、爱沙尼亚、秘鲁、挪威等多国已将上述国际标准转化成为本国标准。我国通过不断完善ISO肥料标准体系,充分贯彻了“标准引领产能走出去”的政策,激活了传统肥料产品的国际化,对推进我国氮肥、磷肥出口,化解国内产能过剩意义重大。  

标准化在引领行业规范发展、推动传统肥料产品国际化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充分认可,对提升我国肥料产品质量,进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