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建党百年话标准 > 标准故事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以标准化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 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12 16:29       信息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是最早掌握制陶技术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将多彩多姿的瓷器制作技术发扬光大,“CHINA”因此而得名。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建筑陶瓷产业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国外引进到自主创新、从产业转移到产业提升的蓬勃发展之路。2020年我国陶瓷砖产量达84.5亿平米,实现营收2500多亿元,占世界总产量的60%,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建筑陶瓷标准化建设伊始,就以满足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不断助推建筑陶瓷产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初心。其发展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到日趋合理完善、标准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的砥砺奋进之旅。  

100年前,中国的陶瓷业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1914年唐山启新洋灰公司陶瓷车间开始生产陶瓷制品。1921年我国第一批赴美学习硅酸盐工艺的技术人员回国后,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建筑陶瓷工厂——浙江嘉善地区的泰山砖瓦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全国专业生产釉面砖的工厂——温州的西山窑业厂诞生。随着泰山砖瓦、西山窑业等企业的建立,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陶瓷制品的制造,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至1949年,全国陶瓷砖年产量仅为2310平方米。这个时期的标准化工作尚属空白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建筑陶瓷标准化事业的“起步探索期”。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迅猛,企业面貌大为改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标准化工作也开始了起步探索。1967年原国家建材部发布了JC 200-67《釉面砖》和JC 201-67《锦砖》部颁标准。1960年,全国已有12个大中型建筑卫生陶瓷厂,1960年建筑陶瓷砖产量211.1万平方米。到1978年全国共有44家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其中建筑陶瓷砖产量545.8万平方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工作迈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标准化技术机构初步建立,标准化人才队伍开始建设,建筑卫生陶瓷标准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1977年,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承担建筑卫生陶瓷物理性能检验方法标准的科研任务,以此开启了制定我国第一批建筑卫生陶瓷领域国家标准的工作。1979年,原国家建材局确定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为“建筑材料工业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全国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卫生洁具及配件的标准化技术管理。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成为国家确定的标准化核心技术机构,这也是“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前身。  

1984年原国家建材局提出以方针政策引路,以国家投资导向,聚集社会各方面资金,号召大家办建材,各地建筑陶瓷企业发展迅速,对建立权威、统一的行业标准体系展现出迫切的需求。经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标准化工作者的努力,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卫生洁具及配件三大类产品为主的标准体系初建形成,20余个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基础标准的制定,基本满足了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的需要。相关的主要标准有:GB 2579-81《建筑卫生陶瓷吸水率试验方法》、GB 2581-81《建筑卫生陶瓷耐急冷急热性试验方法》等。上世纪80年代,陶瓷砖产品还比较单一,主要是用于内墙装饰的白色陶质釉面砖,规格以152mm×152mm、108mm×108mm为主,用于外墙装饰的彩色釉面陶瓷砖,规格以100mm×200mm为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因广东佛山耐酸陶瓷厂于上世纪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中国老百姓“脚踏实地”地感受到了建筑陶瓷行业的巨变:家里的水磨地、水泥地甚至“硬泥地”,开始变成了亮闪闪的瓷砖地。中国建筑陶瓷产业从此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建陶工业现代化的序幕被拉开。  

纵观整个八九十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各种建材及装饰材料市场需求非常巨大,这对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期间,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除了完善现有标准体系,制定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照国际标准对现有标准进行及时修订。其中建筑陶瓷标准普遍采用了欧洲标准,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要求清理整顿了该行业的国家标准,将相当一部分国家标准转化为建材行业标准,也按标准性质将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到1997年,中国建筑陶瓷砖产量达18.42亿平方米,中国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陶瓷砖产品种类日渐增多,产品按照不同的用途和不同吸水率分类,该时期最流行的产品包括釉面内墙砖、彩色釉面砖陶瓷墙地砖、陶瓷锦砖、无釉陶瓷地砖等,相应的标准有GB 11947-1989《彩色釉面砖陶瓷墙地砖》、GB/T 4100-1992《釉面内墙砖》等。  

1996年再次清理整顿国家标准,陶瓷砖标准全面采用国际标准,上述标准统一修订为GB/T 4100.1~5-1999《干压陶瓷砖》五项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3006:1998《陶瓷砖—定义、分类、性能和标记》中的干压陶瓷砖部分。GB/T 3810.1~16《陶瓷砖试验方法》共16个方法标准,则采用了ISO 10545.1~16《陶瓷砖试验方法》。代替了GB/T 4100-1992《釉面内墙砖》等6项标准,结束了我国以用途为主划分产品的时代,解决了产品交叉、断档的矛盾问题。  

步入21世纪,陶瓷砖发展进入快车道,主要装备国产化能力大幅提升,自主发展的大格局基本形成。仅2003年全国建筑陶瓷年产量达到32.5亿平米,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  

2000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立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9),秘书处设在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负责全国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卫生洁具及配件的标准化归口管理。健全的机构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依托。经过20多年的建设,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形成了以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卫生洁具及配件、陶瓷原材料四大板块为主的标准体系,业务上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89(陶瓷砖)对口的运行模式。2008年,ISO/TC 189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9)具体承办了此次重要会议。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15个国家的代表参会。从此,ISO/TC 189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2006年,陶瓷砖标准再次修订,GB/T 4100-2006《陶瓷砖》、GB/T 3810.1~16-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发布。2015年,上述标准再次修订,发布了GB/T 4100-2015《陶瓷砖》、GB/T 3810.1~16-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  

随着陶瓷砖产品品种的日益增多,新标准的发布,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这个时期制修订的一大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力推动了建筑陶瓷行业的大发展。新制修订的标准有:GB/T 23266-2009《陶瓷板》、GB/T 23458-2009《广场用陶瓷砖》、JC/T 1095-2009《轻质陶瓷砖》等。

 

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现行标准82个。其中国家标准50个,行业标准32个;基础标准1个,产品标准54个,方法标准27个。  

回望百年时光,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历经沧桑巨变,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工作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服务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升级之路,加快形成推动先进建筑卫生陶瓷技术发展的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努力为行业标准化的创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未来将紧盯建筑卫生陶瓷市场细分的发展趋势,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结合消费品生产、制造的模块化与集成化特征,开展个性定制建筑卫生陶瓷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引领个性设计、规模定制、组合组装等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通用标准,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效支撑行业发展。  

供稿: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9)